线杆设置与房屋是否有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

陈师傅 2027年01月14日 阅读 (26)

前几天,在与一位老农聊天的时候听老农说了这么一句农村俗语:“墙外别栽电线杆,屋后大树莫参天”。由于自己才疏学浅,因此,竟然不理解这句俗语的意思。于是,便向老农进行了请教,老农告诉我说,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:

线杆设置与房屋是否有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(1)

所谓的“墙外”,是指院墙之外。

所谓的“院墙”,是指围绕房舍圈起的一圈围墙。在《旧唐书·高宗纪上》中有这么一句话:“有司奏请造排车七百乘,拟行幸载排城;上以为劳民,乃於旧顿置院墙焉。”所谓的“院墙”一词应当是来自于这句话中。

据史料记载,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“院墙”一说的。许多居民在修建房舍之后是不会修建院墙的,因此,古人的交往非常方便,无论是谁去谁家串门,仅需要敲一敲屋门就行了。

后来,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各种形式的战争,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,便开始兴建城墙,用以阻止战争向城内蔓延。由于过去属于冷兵器时代,因此,城墙防御敌兵向城内袭扰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。

当人们看到城墙的作用和好处后,兴建城墙的风潮便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。一时间,全国大部分城镇都掀起了一股建造城墙的热潮。

虽然说居住在城墙内的居民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敌兵的袭扰,但却免不了盗贼以及地方强盗对自己家庭的袭扰。于是,居民在建造城墙的启发下便开始建造“院墙”,用以保证自家的安全。其实,这就是“院墙”的来历。

电线杆的材质一般为木质或钢筋混凝土材质,其质地是相当坚硬的,是完全可以用于人类的攀爬的。如果“院墙”外栽植了一根电线杆,那么,就为盗贼爬上院墙提供了方便,就能够使盗贼轻而易举地进入到庭院当中,从而使院墙失去了阻挡盗贼的意义。因此,许多农村人认为:千万别在院墙外边栽植电线杆,以免让盗贼借助电线杆进入到自己家中。

线杆设置与房屋是否有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(2)

所谓的“大树参天”,实际就是指的参天大树。而所谓的参天大树就是指比较高大的树木。

雷电属于一种自然现象,在夏天的下雨天来临的时候,往往就会产生雷电现象。

据称,雷电的电场是分梯级的。每级电场梯级先导会形成直径约5米、长50米、电流约100安培的暗淡光柱,这个光柱能够以平均约150000米/秒的高速度一级一级地伸向地面,在距离地面5-50米左右时,便会释放出强大的电流,从而将地面上的高大建筑物或大树击穿,进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
另据称,比较高大的树木非常容易“接雷”,一旦树木“接雷”,在树木被击穿的同时也会给树木下的建筑物带来损害,同时,如果被雷电击穿的树木下有动物体存在,也一样会给动物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。而正是因为如此,许多人都认为房屋后面是不宜有大树存在的。其实,这就是“屋后大树莫参天”的来历。

线杆设置与房屋是否有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(3)

听了老农的讲解后,我总算是明白了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了。同时,我也感觉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。因此,特意分享给大家,供大家思考。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来自网络,请酌情参考,并以实际为准。如遇到问题发送具体情况老陈联系!

相关文章

  • 房屋工程等级特征一二三四级怎样划分的.

    房屋工程等级特征一二三四级怎样划分的

    二、一般建筑的耐火等级一般建筑的耐火等级并不是固定的,而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、人员密度、建筑高度等因素来确定的。例如,高层民用建筑根据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通常被划分为一级或二级耐火等级,而一些低层或简单用途的建筑则可能被划分为三级或四级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耐火等级,以确保建筑在火灾情况下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。

    2025-09-10 阅读 (36)
  • 房子有裂缝正常吗有哪些相关规定.

    房子有裂缝正常吗有哪些相关规定

    混凝土结构是素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的统称。 房屋安全鉴定中常遇到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(剪力墙)承重,现浇混凝土梁、板或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(局部现浇混凝土板)楼(屋)盖的混凝土结构。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、约束等一系列问题,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、气穴和微裂缝,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。

    2025-10-08 阅读 (29)
  • 房屋出典后失火焚毁的责任是哪个朝代.

    房屋出典后失火焚毁的责任是哪个朝代

    从对话的内容来看,“此何咎”的意思是火灾的发生,皇帝是有什么过错和责任吗?高堂隆又引经据典,反复强调:“人君只知道装饰宫殿,不顾老百姓空竭,孽火和天火就会烧到宫殿。”并提出了战胜火灾的方法是“增崇人道,以答天意”。总结明帝与高堂隆的对话,整体还是延用董仲舒“天人感应”的哲学思想理念,但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,其中“灾变之发,可以胜之”,与以往火灾只能看天意所为观点不同的是,明确提出了火灾是可以战胜的,为后世关于火灾的发生“不在天意,而在人为”的观点打下了基础。

    2025-09-27 阅读 (28)